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專題

三成大學生撐佔中 陳健民:只是起步

「和平佔中」步入遍地開花的商討階段,佔中三子努力將「愛與和平」帶進校園,雖不鼓勵年輕人參與終極癱瘓行動,但冀望學生能從中思考民主的重要。本報以問卷形式訪問800名大學生,當中有七成學生不認識戴耀廷,三成人支持行動,超過一成不支持,其餘六成表示無意見。「我不了解佔中」是訪問中最常聽到的答案,「拒絕評論」是這些受訪學生普遍的態度。佔中發起人之一陳健民對調查結果並不驚訝,認為現階段只是起步,小撮學生也可形成很大的力量。

記者:陳浩暉 李慧筠 黃雅盈 編輯:楊羨庭

工作人員:林詠雪 郭燕美 冼漢權 陳凱兒 尹淋靖 朱婷婷 麥朗謙 鄭子峰 莊禮傑

 本報記者於9月30日至10月7日期間,在八間本地大學(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浸會大學、嶺南大學及香港教育學院),以問卷方式每間訪問100名學生,了解學生對佔中的認識及取態。

七成不知戴耀廷是誰

調查結果顯示,逾七成受訪學生無法講出任何一位佔中發起人的名字,對於「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的行動口號,有八成半受訪學生表示不知道。

「我明白大部分學生只關心學業、事業和愛情,這是很正常的事。」陳健民指大學生對時事留意不足,與普遍大眾情況差不多。他指出,由於主流媒體一向只提及「佔領中環」四個字,很少人認識「愛與和平」,只有一成半大學生認識佔中口號,並不驚訝,但希望學生可以認識更多。

陳健民承認大眾對運動理解程度不高,但現時只是起步階段,「打出佔中口號是讓社會去討論,最終目的是希望大家關注普選」。他認為佔中觸及刑法及公民抗命等概念,大眾對於這些新概念較難理解,加上法治是香港核心價值,「公眾可能尚未理解,為甚麼法律教授會呼籲公眾佔中呢?大學生都一樣」。

無意見過半數

「普選都提了多年,只是空談」香港科技大學土木工程學四年級生馮達雷表示,香港已回歸多年,普選只聞樓梯響,希望運動可以推動香港盡快落實雙普選,故他支持佔中。不過馮未決定參與方式,因擔心要留案底,但至少會參與支援。在受訪大學生中,像馮達雷一樣表明支持佔中的有241人,佔總數的三成;反對的超過一成,表示無意見的佔多數,約有六成。

至於支持的原因,超過四成受訪學生希望透過佔中「爭取雙普選及民主」,而兩成人認為佔中可「表達訴求」,另有近兩成人表示「期望社會有改變」。101名反對和平佔中者中,最多人覺得「有其他方式可達至普選,無需佔中」,佔兩成。而認為行動「阻礙經濟」、「違法」及「不能和平進行」,則分別佔一成半。就讀香港城市大學政策與行政學系二年級的屈振鯤認為,佔中運動沒有用處,因為一個社會運動需要很強的連續性,他覺得「不會有那麼多香港人有使命感」,故反對此運動。

待了解過才作定論

香港大學通識教育二年級生鍾卓琛是對佔中表示無意見,他指自己對佔中沒有深入的了解,希望能認識更多,才決定支持與否。無意見者中,近六成半受訪學生都與鍾卓琛一樣,因為「對佔中了解不多」,所以不作評論或選擇立場。其中各有約一成受訪者認為「佔中與自己無關」和「行動未有細節,未知是否值得」。

另外,參與佔中程度的數據顯示,在800名受訪者中有近四成學生表示「未決定」,逾三成人已經表明「不支持,不參與」。而表明會親身參與的學生只有一成半,形式為「參與,但只限於場外支援」的有8%,「參與,但被捕時離開」有4%及3%會「參與,被捕時不反抗拘捕,不抗辯」。

香港大學文學院三年級生周永康表明會在運動中留守到最後,不怕會留案底。他認為佔中對中央是一個威脅,「這是一場公民抗命,中環對政府始終具有影響力」。

即使學生支持佔中,但仍考慮會否參與行動。香港大學環境科學二年級生梁啟孺認為,佔中是為全民謀福祉,相信社會最終會妥協,但梁未決定會否參與最後公民抗爭,「要為家人?想,始終參與抗爭是會留案底」。

小圈子方案或激起憤怒

雖然,不少大學生不了解佔中,又沒有意見,但陳健民不擔心下一代無法承擔爭取普選的責任。他認為大學生較其他階層更渴求民主,對未來表示樂觀。「現時年青人對政治的關心已有新變化,自從2003年七一遊行,加上互聯網發展迅速,年青人更方便去討論政治。」

陳以去年反國教事件為例,參與罷課的人數超出想像,最初參與反國教的年輕人雖不是主流,但形成關鍵人數,就可產生一定的政治影響,證明小撮學生也可形成很大的力量。惟年青人是否願意付出是另一回事,參與佔中方式雖多,但大學生普遍以為「一定要做死士」,陳健民希望他們了解更多。

「我們理解大學生需要熱身過程。」陳健民指大學生關注程度較少,只是階段問題,過往大眾集中爭論佔中犯法與否、是否公義,很多人不了解普選如何達到國際標準,陳認為行動要進入明年三、四月的諮詢階段才會發酵。

「如果明年政府推出滿意的普選方案,我亦不想佔領中環。」陳健民指支持民主的人不一定支持佔中,但如果政府推出倒退民主的方案,例如受中央操控的小圈子選舉,便會激起學生的憤怒。「只要過某個百分比提名就可以入圍,至少可以競爭,相反若政府推出未有真正選擇的普選方案,相信年青人很難接受。」

學生參與需三思

至於參與佔中的方式,陳健民不希望年輕人犯法,所以建議他們於場外支援,但不會阻止自行作出成熟決定的成年大學生。「是次運動屬非法集結,有機會留有刑事紀錄,我們希望大學生要三思,認清後果。」

「歷史上有很多大學生參與抗命,都能改變社會,如過往香港反貪污、保釣運動。昔日以身試法的學生,之後也成為了我的老師,甚至大學教授。」但他強調,佔中的後果應由組織者承擔,即使大學生十分清楚刑責並願意承擔,也不會讓他們擔當重要任務。再者,他不贊成18歲以下學生參與佔中,即使他們參與,也不會讓他們簽紙宣誓。

陳認為並非親身參與行動才算是支持,也可以參與商討日及公民投票。「我們需要更多不同方式的參與,大學生可以考慮於場外支援、讚好佔中 FACEBOOK專頁,甚至捐錢」。

佔中是覺醒運動

「我們這些『中坑』都願意走在前面,年輕人『唔該你做?』。」陳指佔中是覺醒運動,大學生應思考如何爭取民主,最理想的情況是不需要出來佔領中環,也能成功爭取真普選。年輕人可以不同方式追求民主,如遊行、示威及罷課。「年輕人應有更強的主體性,加入佔中行動。」在陳的想像中,「中環馬路上坐著二、三千人的中年人及專業人士,而旁邊則有成群年輕人圍?中環。」

大專商討日 學聯:討論內容高質素

大專學界商討日於10月13日,在七間大專院校同步舉行,據學聯統計,共724名大專生參與。舉行前一週,各校學生會已擺放街站進行宣傳,呼籲學生報名參與商討日。記者到各大院校觀察,見街站的負責學生不斷高叫口號、講解政改及普選,但不少大學生仍舊匆忙經過,甚至刻意迴避派發的傳單,少見有學生願意停下。

香港大學學生會時事秘書葉坤杰指,學聯目標是每間院校分別有一百人參與商討日,情況較好的是城市大學,其次為香港大學。香港大學到處都貼滿商討日的海報,但葉直言,大部分學生一聽到「佔領中環」就沒興趣,有些感興趣的表示會仔細考慮。他認為現時大學生對佔中的認識不足,又不關心時事,而且佔中三子的宣傳渠道不多,學生態度冷漠是預料中事。

佔中議題未達共識 計劃再設討論

是次商討日超過700人參與,學聯秘書長陳樹暉滿意出席情況,他認為商討的形式著重表達意見,模式與以往遊行、集會的學界運動不同,故不著緊出席人數。他認為同學的討論有深度,特別對公民抗爭、公民提名等議題有高質素的討論。

陳表示,以後會提供更多商討的平台,畢竟一次的討論不能成為學界的立場,而且過程中有不少議題都未有共識,故他會再邀請大專生參與討論。

「和平佔中」進入校園舉辦論壇,發起人陳健民指為加強對年青人的宣傳,正拍攝短片上載至Youtube,年尾亦會舉辦「愛與和平音樂會」,預計將有更多年輕人參與。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留言

中介不問責 僱主傭工同受害 外傭「人不對辦」 濫收外傭雜費

兩億資助非華語學生 學者指成效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