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兩億資助非華語學生 學者指成效存疑

本年度財政預算案公佈,由14/15學年起,政府會提供2億元撥款加強對非華語學生的支援,以協助他們日後銜接主流中文課程,融入本地社會生活。現今距落實「中國語文課程第二語言學習架構」只有約半年時間,但政府仍未公佈課程細節。

記者:宋亮凝 編輯:鄺慧敏

學習架構流於表面

香港大學中文學院主任、世界漢語教學學會常務理事施仲謀指出,第一步教育局應先成立委員會確實建立課程架構,至於如何執行、評估及監察,此學習架構的成效仍然存疑。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少數族裔服務隊部門主任盧啟聰對政府的撥款感到失望,從前政府承諾推行的「中國語文第二語言課程」,變成現時的「第二語言學習架構」,他希望爭取落實成為「課程」。學習架構只屬表面,並無太大用途。課程內容才是最實際,有實在的教材才可作參考及具指標性的評估工具。

學校欠缺練習機會

其中一名印度裔的學生Meenakshi就讀於少數族裔的指定學校,她指現今雖然學校裡每學期都有中文班和考試,但因缺乏練習機會,學校老師大多不會教中文,故即使學了幾年中文,她班上44個同學只有五個真的能讀、寫、聽、說中文。她期望新政策能夠給予他們更多學習支援,亦望能有更多有教授中國語文為第二語言經驗的教師。

現時中國語文科的教師都具備本科的專業資格,但教授非華語學生的教師則需要再接受培訓。地利亞修女紀念學校(吉利徑)陳鉅培校長指出,以往學校招收超過90名少數族裔學生可獲每年60萬資助。他表示,師資培訓非常重要,會將資助用於聘請教育助理及資助中文教師進修,以減輕教師工作量及提升他們教授「中文作為第二語言」的專業能力。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留言

三成大學生撐佔中 陳健民:只是起步

三招推科研 資助大學企業培育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