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三招推科研 資助大學企業培育人才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預算案中表示,會加速上游研發成果的技術轉移,並分別資助企業、大學進行科研,推動中下游商品化的工作及在中學加插增潤課程培訓人才。

記者:麥智軒 編輯:黃雅盈

2400萬資助六所大學科技創業

財政預算案亦公佈由創新及科技基金向六所大學提供每年最高2400萬科技創業資助,進行下游研發並逐步將科研成果商品化。浸會大學知識轉移處高級知識轉移主任廖敏?表示,政府早前接觸大學,透露會提供資助,為政府近年首次資助大學進行科研,但需要大學先行出資,再向政府申請資助。

政府將推出網上平台,讓科研企業推介意念,吸引融資。曾俊華表示,期望新政策能夠創造更有利的環境,將更多念轉化成商機。

一千萬資助企業 初次創業者歎融資難

曾俊華宣佈設立「企業支援計劃」,取代「小型企業研究資助計劃」,資助企業研發,不論規模大小,資助金額最多一千萬,企業需承擔最少一半支出,並可擁有項目的知識產權,以及擴大基金資助範圍至開發和系統整合工程、工業設計等。

大學畢業生盧俊宏創業四個月,現從事程式及資料庫研發。他認為,資助金額由去年600萬增至1000萬可以幫助擴大科研規模;但對於缺乏資金的創業人士,初期撥款比例對他們融資有關鍵作用。他表示,縱使政府透過不同比賽、獎勵協助創業人士,但對無資本的創業人士來說,資助措施不足,建議政府考慮直接注資予剛創業的科研人士。

中學加增潤資訊科技課程 教師質疑政府做法

政府又計劃在資訊科技教育表現突出的中學加入增潤課程,培訓資訊科技專才,滿足社會發展需求。中學資訊科技科主任張子龍對政策表示歡迎,政策可以讓同學更多機會發展所長,但政府需認清行業需要,他認為業內不欠人手,無需要特別培訓科技專才,但主要問題是缺乏前景。

他認為增設課程對學生無疑是好事,但希望課程是由商界合作推展至各間學校,配合社會需要,否則由教師自行計劃課程內容則壓力大效果會「冇咁好」。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留言

兩億資助非華語學生 學者指成效存疑

提高煙草稅 料每包加四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