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學海揚帆 赤航仔新出路

非主流的實用學校學生,也能昂首闊步升上大學。在新學制之下,讀書成績不再是一切。新學制之下,運動出色的學生可以從「其他學習經歷」加分而升讀大學。香港一直以來大學的門檻限於文才的比拼,現在「武藝」也增加了入大學的競爭優勢。正在理工大學就讀社會科學學系的楊嘉煒明言「做赤航仔有咩唔好呀?」他就是在香港航海學校畢業。楊的划艇教練陳國華,亦是從赤航畢業,堅信「行行出狀元」兩代「赤航仔」見證香港實用學校由非主流逐漸貼近社會。

記者:林詠雪  編輯:鄭秋玲

傳統海軍式訓練

香港航海學校於1946年開辦,為當年的雙失青年提供教育及航海業導向。轉眼六十八年,香港的航海業不復當年興旺,航海學校卻沒有放棄海員課程,還保留海軍步操傳統和海上活動訓練。早上七時,航海學校的學生整齊地在操場集合,準備步操訓練。有些新生的表情仍是一臉茫然,動作十分生硬,有些昂首挺胸的顯然是經驗老到的高年級同學。「以前派位個時淨係知番學好遠,點知原來學校有宿舍。唔鍾意屋企人咁樣既安排。」嘉煒作為畢業生,看到這個情境感到份外激動,想起當年入學的心情。香港五間實用學校由2002年開始以主流學校模式運作,分為三年初中、三年高中。「個陣好多人以為赤航專『爛仔』。」其實,航海學校比任何一間學校都更注重紀律訓練。

寄宿的生活講求團隊性,全體統一早上七時集合進行海軍步操訓練,晚上準時十一時休息。宿舍沒有任何電子娛樂器材,只有活動室有電視機。他曾經很討厭航海學校「以前係屋企,無皇管。係到呢到(航海學校)就咩都會被人管,由頭到腳。」

學校的海軍訓練亦令他體會到前所未有的壓力。但是別人對航海學校的批評更令他難受。航海學校的帆船隊有學界霸王之稱,嘉煒是成員之一。在一次帆船隊的訓練時,被另一間常規學校的學生叫為「赤航仔」,嘉煒第一次聽到「赤航仔」這三個字,他感受到別人鄙視眼光中的「赤航仔」跟「爛仔」無分別。那一刻,他感受到前所未有想要改變的決心。

入港隊爭光以母校為傲

「開頭個時佢好憎學校,遲到、做錯野就一定會被罰做掌上壓。阿仔太坐唔定,寄宿學校可以好好訓練佢。」嘉煒的媽媽看著家中的獎牌說。她確信當年的決定是對的。嘉煒自小到大都是一名胖子,在航海學校緊密的操練曾令他吃不消,常常抱怨媽媽為他選擇這間學校。楊太太說看到嘉煒越來越健碩,也不再抱怨學校的訓練,反而聽到兒子主動分享海上訓練的生活小故事。「阿仔入左港隊梗開心啦,但估唔到會幫到佢入大學,真係估唔到。」嘉煒中六的公開考試成績雖然符合大學最低要求,但仍未能獲取大學學位。但作為港隊划艇隊員以及參加公開比賽的成就令他在「其他學習經歷」獲得較佳的評分,獲理工大學收錄,並加入理工大學的划艇隊。嘉煒現在與大學同學談起中學校園生活時,嘉煒會立即說自己是「赤航仔」,大學同學亦對共母校的故事十分感興趣。

教育不會過時只有承傳

十年前畢業於香港航海學校的陳國華,是嘉煒的划艇教練,嘉煒的故事激勵了他更賣力地繼續支持母校的教育方式。陳國華認為不同所長的學生都能得到社會關注,獲得晉升大學的機會,這是對航海學校教育模式的一種肯定。他堅信行行出狀元,晉升大學的機會能令師弟們行得更遠。

作為過來人,陳國華見證了實用學校對教育學生的成果。「以前畢業出黎既赤航仔好少反寫字樓工,好多都係做教練或者係海事處做野,好少人能夠升讀大學。」他說出來工作後來知道很多人都誤以為實用學校是職業培訓中心,但其實不然。學校堅持提供海上活動、步操、山藝等等訓練活動給學生,令學習動機低的學生仍能從訓練中學習。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校的莊紹勇教授認為,現時越多越多常規學校加入與實用學校性質相近的課後訓練,例如團體解難及戶外訓練營。新學制新增破格的錄取評分,有助學生找到自己的志向。

航海學校兩代的校友各有出路,回頭看這條航海路,他們卻一致驕傲感恩。在赤柱海灣,正有十多隻帆船浩浩盪盪出發。在海上,可能只有一個人面對面前的風浪,但身後總有志同道合的伙伴,還有在海灣等你回航的母校。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留言

創網容易守業難 新網媒各施其謀

走進另類教室 學習綠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