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有機農業欠支援 助發展有利推廣農業

有機耕作在民間愈來愈普及,標榜有機的農莊及天台農場陸續出現。農場負責人表示這些農場可用作推行農業教育和宣揚環保訊息,但政府支援不足以致它們發展受限。有學者指既然政府近年積極發展現代化農業,以推動農業發展,不如加強支援有機農莊及天台農場,透過教育推動農業全面發展。

 

文字、攝影:黃好婷 編輯:宋亮凝

 

休閒耕作促進農業教育 發展空間大

天台農場有機種植導師Alice認為香港天台空間使用率低,這些空曠天台可以用作耕種,「只要附近沒有更高的大廈遮蓋陽光、空氣流通就適合用於天台種植,故此香港其實有很多天台可以耕作。」她又表示不單可在天台耕作,很多屋村內的土地都可預留作休閒耕作。

有機耕作的支持者張小姐認同Alice的意見,她為了充分利用家裡的空間,故在天台以有機方式種植食物。她認為小型耕作可令都市人有較多機會嘗試耕作,同時又能令他們關注環境保護。她直言進行有機耕作改變了她的生活方式,「在耕作時會想到廚餘可用作堆肥,間接便會減少扔掉廚餘;亦會保留一些原本無用的盆子,作耕作之用。 」

Alice的農場開業兩年半來,有8至9成人都持續回來耕作,反應甚為理想。但她指農場地方太小,只能用作實地教育市民有關惜食、綠化及減少耕作污染等環保知識及用作休閒種植活動,無法因利成便,銷售產出作物。「這個天台農場只有1千多尺,而且是用特製箱子種植,所以收成會受局限,且有機耕作成本高,不符合經濟原則。」

有機農莊負責人Paul指有機農場可促進農業教育,宣揚環保概念。他認為政府應該發展休閒農業,如設農舍民宿,讓大眾體驗農家生活,但現時香港欠缺法例支持,「現時香港沒有民宿條例,農舍民宿不屬於賓館範圍,又不受賓館條例約束,另外消防和排污條例亦沒有規管民宿。」

 

有機農場支援不足 發展受阻

Paul的農莊開業四年,只能勉強維持收支平衡。他批評政府對農業的支援不足,令無論是傳統農業還是有機耕作的發展都遠遠落後於其他地方,「香港政府基本上讓農民自生自滅,唯一的資助只是惡劣天氣後的補助津貼,但金額少之有少。」

他又指農業現時經歷青黃不接的階段,農場在本地很難聘請員工,故此只好聘請外勞解決勞力需求,但聘請外勞成本高,「以往聘請外勞的入境稅有優惠,每位只需付500至600元,但現時每聘請一名外勞需付約1萬元入境稅,成本增加多了。」他稱既然聘請菲傭可免除入境稅,政府也應提供農業外勞優惠,減低僱傭成本。

但香港中文大學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高級講師黃葉芳指有機作物的耕作成本高,故銷售價格也較傳統作物高,才是影響有機作物市場狹窄的主因。Alice認同黃的說法,指出現時有機作物的商機不大,「點點綠也有售有機菜,但是銷量很低,很多有機菜在賣出前也變壞了。」

 

推農業政策 先從教育做好

政府擬推出新農業政策,成立「農業持續發展基金」及,收土地開發農業園以鼓勵高科技農業。黃葉芳指有機農場促進農業教育,是推廣農業的重要一環,「香港人的環保意識本來也不差,若要重新發展可持續農業,必須在教育、市場推廣和鼓勵耕作幾方面做好,相信香港農業能夠逐漸復甦。」她又指政府的新農業政策和現存的有機農場各有所用,「雖然(有機農場)做不到計劃耕作,但也能再度開放香港農業。」而香港作為擁有龐大資本的城市,在未來發展高科技農業,則能夠帶來更多農作物產出。

Paul欣賞政府推出的新農業政策,認為政府現時開始重視農業發展,農業復甦只是時間問題。他又指政府的農業園收地政策能有效利用棄耕地,能令更多人投入農業,「香港現時有八成荒地,業主又不願意出租,政府收地能夠有效利用土地資源,令更多人能夠從事農業。」他表示現時有很多人想租田,相信農業園能夠提供足夠土地予有心人士。

天台農場位於工廈,離民居較遠,且附近沒有高樓大廈遮蓋,空氣流通,適合耕作。
天台農場位於工廈,離民居較遠,且附近沒有高樓大廈遮蓋,空氣流通,適合耕作。
不同季節適合種不同的作物,圖中為茼蒿,比較適合在冬季生長。
不同季節適合種不同的作物,圖中為茼蒿,比較適合在冬季生長。
Alice在天台農場種植不同的作物,吸引昆蟲到來。
Alice在天台農場種植不同的作物,吸引昆蟲到來。
Paul和工人們一手一腳將荒地變為生機處處的農莊。
Paul和工人們一手一腳將荒地變為生機處處的農莊。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留言

全面膠袋收費實施 議員憂執法難

街頭健身 探索體能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