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專題

公民教育愛國化 或淪翻版國教

港府在2012年意圖強推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結果引起十二萬人佔領政總。雖然政府最後擱置計劃,國民教育並沒因而消失,反而在「公民教育」的糖衣包裝下繼續進行。公民教育委員會設有國民教育小組,負責資助和宣傳國民教育的活動,名義上向學生推廣國民意識,實質上派發予中小學的教材只「報喜不報憂」,甚少提及中國負面的資訊。

 

文字、攝影:朱潔玲 編輯:林嘉淇

 

香港教育學院公民教育中心主任梁恩榮博士指,國民教育與公民教育的本質大致相同,但國民教育只是針對國家層面,而公民教育則面向國際,鼓勵學生看重世界公民的身份。梁認為現時香港比較適合推行公民教育,因在全球化下,每個人都是世界公民,單單認識中國並不足夠。

 

回歸後公民教育只論中國好 避談公民責任

梁恩榮指香港回歸前的公民教育一向去政治化,但愈近九七回歸,愈多對中國歌功頌德的內容。五十年代時,香港的公民科主要教授香港與英國在憲法上的關係,和作為公民應有的責任。在2002年,公民教育委員會向全港中小學派發的《基礎教育課程指引–各盡所能.發揮所長》,將德育及公民教育列為四個關鍵項目之一,提出要培養學生五種價值觀和態度,「國民身份認同」是其中之一。時至今日,公民教育委員會已開宗明義列明要鼓勵社會各階層人士積極推廣國民意識,更會資助與國民教育有關的活動。出版刊物由2002年的《麻雀仔》記載非政治化的故事,到現今的《小泥子》和《Kidults》,開始歌頌中國的經濟及體育發展。土生土長的中學教師廖世文老師認為在這十多年間,公民教育出現變化,「刊物內提及愛國或國民身份認同的字眼增多,從前最多是叫你洗手、叫你投票,很少講愛國。」而政府的宣傳片如1986年「蚌的啟示」亦由從前強調「香港是我家」,提醒市民有選舉及被選舉權,到現在每天不定時播出的「心繫家國」短片,亦是公民教育委員會的產物,內容已逐漸變為反覆強調香港是中國的一部份,以宣傳中國的成就為主。

 

校內派發洗腦刊物 學者:家長老師應從旁指導

在中小學派發的公民教育刊物內含多篇國民教育文章,但多講述國家的成就,鮮有提及國家不足之處。以早前《Kidults》一篇名為「國家體育背後」的文章為例,僅提及內地人對運動的狂熱,卻隻字不提內地運動員背後殘酷的訓練方法。

這類刊物在幼稚園,小學和中學大量派發,有家長直認對刊物內容選取不以為然。育有兩女的黃太曾以為給小學生閱讀的刊物,應該只講述不要亂拋垃圾等常識,不會有過於敏感的內容。香港理工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導師溫帶維指,愛國是強烈的價值觀,應增設指引解釋清楚。立法會教育界議員葉建源指,良好的公民教育應兼顧正反兩面,讚賞中國成就的同時,也應提及其缺失,如民主、自由和環境的問題。梁恩榮則提醒學校應做好把關的角色,教師要平衡國家正負面的資訊,甚至不應讓內容片面的刊物出現在校園內。

除印製刊物外,公民教育委員更會邀請中學生加入公民大使計劃,義務參與公民教育推廣活動。不過,計劃去年被揭發利用學生到書展派發一國兩制白皮書,質疑淪為政治活動。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召集人陳惜姿批評做法離譜,指白皮書是中央對香港的政策方針,只是一個指令,不算是公民教育的一部份,學生會因而對公民教育有錯誤理解。葉建源認為公民教育委員會未有向學生解釋清楚活動的目的,「平日賣旗也要讓參與者了解和認同才去做,不應盲目要求同學跟從,這樣對學生也不公道。」

 

公民教育缺批判思考 委員會不作正面回應

今年公民教育委員會以「愛自己.愛家人.愛香港.愛國家」為主題,陳惜姿認為香港作為國際城市,應更著重世界公民的身份,推廣普世價值如民主及自由。梁恩榮指國民教育可在公民教育的框架下推行,但必須改善課程內容,加入批判性思考。梁表示,現時香港的公民教育缺乏理性角度教授國情,只會培育順民,「執政者擔心人們若了解增多再加上自主判斷,便會挑戰政府。」

現時民間組織如公民教育聯席,雖有自製相關教材,但因欠缺資金而無法大量印刷,學校仍需依靠官方的教材。梁恩榮認為,不同辦學團體或會因親政府能得到好處而改變教學方針,令學生接受名為公民教育實為國教的洗腦教育。當論及公民教育的前景,梁直言從最近政府及立法會議員積極地把課程去政治化等行徑,如梁美芬提出刪減通識科政治議題可見,香港的公民教育將進入「寒冬時代」。

公民教育委員會就有關公民教育過份注重宣揚中國成就等指控,僅回應會繼續宣揚「尊重與包容」等核心公民價值,卻沒正面回應向中小學派發的刊物涉鼓吹愛國內容的質疑,以及其推廣國民教育的角色問題。

 

副稿:外國的公民教育

溫帶維教授指外國的公民教育不以建立學生對國家的身份認同或鞏固國家政權為目的,課程主要圍繞「公民」這項身份。以美國為例,公民教育要求學生不但要知道政制背後的精神,更要找出民主政制的弊端,同時教授美國在歷史上的過失。而在英國,公民教育的目的是培育學生成為良好公民,了解作為公民的權責和民主自由的價值。

公民教育委員會在出版刊物中多提關於中國輝煌的一面,卻鮮有提到國家的缺失。(網上圖片)
公民教育委員會在出版刊物中多提關於中國輝煌的一面,卻鮮有提到國家的缺失。(網上圖片)
教育學院公民教育中心主任梁恩榮博士指若只提及國家成功的一面而避談負面消息,反而是不愛國的表現。
教育學院公民教育中心主任梁恩榮博士指若只提及國家成功的一面而避談負面消息,反而是不愛國的表現。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留言

尋找現代後桃花源記 鄉村的藝術體驗

面向中華立足本土 一代人的兩種六四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