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人物

陳健民堅持走中間路線

政改終被否決,佔中三子之一的陳健民決定回 歸幕後。30 餘年民主路,陳健民形容自己一 直走鋼線。雨傘運動中,雖承受著不同派別的 人士責罵,然而他堅持以愛與和平的手法抗 爭,「總要有人堅持走在中間,不被邊緣化, 公民抗命才得以繼續。」

記者:容如意  編輯:李晟謙

陳健民從學生時期已為民主奮鬥至今 30 餘 載,昨日少年今白頭。今天,他需承受本土派 及建制派兩邊的罵言,對自己「兩頭唔到岸」, 每句每話也可能隨時被多方攻擊,陳健民感受頗 深。他有感漸趨多元的民主聲音下,難佇立於中 間位置,但他強調毋忘愛及和平的初衷。

 

遭斥罵仍無悔主張退場

曾有運動參與者直斥他們「拖學生後腿」, 陳健民說甘願成為運動中最保守的力量,盡力叫 學生不繼續往激進的方向走。他認為公民抗命的 重心在於干擾性及自我犧牲,適當的干擾如遊 行、示威等可增加市民關注度,但是若行動癱瘓 社會運作,民望很大機會反彈。若時光可倒流至 一年前,他希望說服學生與政府對話後,在民望 最高時退場,爭取民意。

回想起整場運動,他直言沒有後悔,「我 只盡力做我認為對的事。」警察施放催淚彈後 群眾仍繼續留守,這幕最觸動陳健民的心,「我 從沒想到香港人如此勇敢,我以為催淚彈已是極 限,大家會雞飛狗走。」豈料,催淚彈再多也不 及站出來的人多。

 

「靠學生支持抵抗壓力」

學生們作為雨傘運動的中堅力量,但陳健 民曾在旺角街頭和學校,看見對運動前路一片迷 茫的學生,「他們不知前路該如何走,沉重的氣 氛亦籠罩校園。」學校裏的學生未曾當面向他打 氣,但陳的信箱卻不時放有學生支持他的信件。

反對者斥責身為教授的陳健民教唆學生犯 法,有黨報評論指「年輕人被學術精英毀了」, 當權者開盡輿論機器,槍口對準三子時,他們選 擇了主動承擔法律責任,學生們在校園對他點頭 示意,沉默地鞠躬,陳健民從中獲得抵抗壓力的 力量。

 

由新一代接力爭取民主 

「以香港人為傲,對年輕人另眼相看」, 是陳健民對整場雨傘運動的感受。

現時香港民間湧現多股民主力量,陳健民 稱是時候讓新一代成主力。學聯因共識機制而決 策緩慢,一場雨傘運動將缺點表露無遺。他期望 多間大學退聯能促使學聯改革,「雨傘運動中覺 醒的年輕一代,是日後香港的中流砥柱,到時 候,香港的局面將會很不一樣。」

離政府換班只剩兩年,陳健民認為泛民可 繼續向中央施壓,令中央明白沒有真普選的代價 更大。「泛民在議會進行不合作運動,而民間則 繼續表達爭取真普選的聲音,中央便會覺得無法 管制香港人,以爭取談判機會。」同時泛民應加快年輕化,多給予青年機會,了解新一代的立 場。

民間最近出現較激進的抗爭方式,陳健民 坦言感到擔憂。他認為民主應由論述帶動,而非 激動情緒,激烈的行動只會令其邊緣化,他尊重 「本土」但希望不同派別能兼聽對方聲音。他指 一些本土思維可能為了內部團結而製造敵人,令 港人充斥仇恨情緒。儘管每人眼中的「民主」不 盡相同,陳健民堅信民主的基本是平等、包容, 而非標籤化。

 

佔中三子難再「合體」

陳健民笑言三子是「Dream Team」,兩 年間的合作令他們成了好友,在各自的崗位各司 其職。雖然運動期間,三子已從領袖改為輔助, 但他慶幸「和平佔中」的非暴力抗爭理念,以及 抗爭大方向仍能在運動中延續。

他說,畢竟朱牧師年紀大了,只得退出台 前;戴耀廷的個性真誠,未必適合複雜的政治環 境。而他則會繼續以筆抗爭,希望透過社論及文 章為社會播下民主種子。三子縱難再合作,仍是 同路人,陳健民深信定必會再遇見。

 

後記

訪問陳教授時正是政改否決翌日,他剛從另一場 採訪趕來,略顯疲憊。在分析香港的政治局勢、民主 走勢時,他不時在一大堆書籍中取出一本,向記者細 述前因後果,言談間顯露出學者的風範。教授說香港 民主路仍充滿希望,縱然這場政治棋局難以預測,有 一句說話他說得份外堅定 :「民主最基本的價值是平 等,不論貧富、地位高低都應在政治上擁有同等權力。 而平等中,包含對每人的尊重。」

 

IMG_1346b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留言

無懼三度被捕 黃伯守村至政改否決

戴耀廷冀成民主造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