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專題

港人上樓心切 「蚊型」私樓照受熱捧

在寸金尺土、樓價高企的香港,沒有置業能力的市民都會選擇租住劏房或小型公屋單位。生活空間狹小的問題好像只會發生在草根階層,其實又不然。地產商於近兩年不斷推出蚊型樓盤,例如長實大埔嵐山的樓盤,部分單位面積由165平方呎至196平方呎不等,開售不足兩小時即告售罄,當中近3成買家打算自住,發售反應之熱烈令人咋舌。劏房戶、公屋戶、私樓戶,他們本屬不同社會階層,卻同樣只能享用每人不多於100平方呎的生活空間。有建築及房地產學系教授指這個畸形現象的出現,證明任何階層的香港市民均難以安居。

文字、攝影:黃好婷   編輯:張馨文

劏房、公屋、私樓 實用面積大比拼

現時新建公屋1人單位面積約160-170平方呎。65歲的姚伯等了7年,終在4年前成功入住公屋。其單位位於天水圍天晴村,面積約180平方呎,每月租金為800多元。姚伯說單位雖細,但勝在空間實用,足夠擺放碌架床、飯桌和電視。

而一個面積相近,位於葵涌區的劏房單位,所需租金便多近6倍。吳太一家五口租住約200平方呎的劏房,月租5500元。屋內狹窄的走廊放滿雜物,衣物通通勾在牆上,客廳的面積僅夠放幾件家具,甫進門便感受到一股壓迫感。單位只有1房,吳太太和丈夫與小女兒共享碌架床,其餘的兩名小孩只能睡梳化床。另外,廚房及廁所擠在同一空間,只能容下1個身位,且馬桶與淋浴位置沒有分隔,擠逼非常。吳太說爐具甚至會令花灑水變熱,煮飯不能同時洗澡,諸多不便。

除了公屋和劏房戶,欲上車的置業人士似乎亦要住細屋。地產商遠東發展今年8月發售樓花,新樓盤鑽嶺位於黃大仙,其開放式單位面積全部不足200平方呎。鑽嶺2樓至23樓的E室和F室均屬開放式單位,採用鑽石型佈局,單位劃分作浴室、起居室和小露台,面積卻只有190平方呎,售價360萬。100平方呎的起居室還要分出一部分空間作開放式廚房和工作平台,僅餘的空間勉強放得下一張雙人床,不能同時擺放沙發及衣櫃,壓迫感不遜於劏房及公屋單位。

蚊型私樓受追棒 因港人上樓心切

近兩年不少主打「迷你」單位的新樓盤落成,包括被諷為「劏房級」私樓的尖沙咀匯萃、黃大仙鑽嶺及紅磡環海東岸等。其中,匯萃220平方呎單位,售價更直迫500萬。利嘉閣地產經紀許先生表示,沒有預料蚊型私樓的銷情會如此熱烈,約200平方呎的單位最受年青人歡迎,多為想置業的新婚夫婦。他認為蚊型私樓熱受追捧,勝在價位容易負擔,「幾乎全部香港人的目標都是上樓,為滿足上樓的虛榮心,雖知蚊型私樓完全不夠住,但自己買不起其他高價樓,就選擇蚊型私樓。」他指在香港能擁有自己私人空間很難,蚊型私樓雖小,但起碼是業主真金白銀換取的空間。

剛訂婚的李先生早前買入鑽嶺一個200平方呎的單位,打算於婚後正式入伙。李先生坦言「單位的大小確實不夠用,但我與未婚妻的收入買不起大單位,先買個小型的頂住先,總算是有自己的家。」他又期望日後能遷去更大的單位。

學者:政府沒長遠房屋計劃

香港理工大學建築及房地產學系講師梁玉萍分析,蚊型私樓有一定市場,因現時年輕人上樓心切,只要成交價於他們能力範圍之內,都會先入手,而不考慮呎價是否「抵買」。但梁認為現在只是過渡期,因業主多數期望有能力時,能以樓換樓的方式買更大的單位,「200平方呎的單位可能滿足年輕人現時置業的需求,但日後若家庭狀況有變,例如需要結婚生子,或是賺的錢多了,便會追求更大的單位。」

對於現時樓價高企,港人難安居的問題,梁教授認為政府有責任推出更多土地發展居所,「人口增長與住宅用地落成數目不成比例,可見政府沒有長遠的房屋發展計劃。」她謂,歸根究底都是土地問題而令各階層港人未能安居。

蚊型私樓大盤點
蚊型私樓大盤點
香港理工大學建築及房地產學系講師梁玉萍批評政府沒有全心全意改善房屋政策,令房屋供不應求。
香港理工大學建築及房地產學系講師梁玉萍批評政府沒有全心全意改善房屋政策,令房屋供不應求。
吳太太必須善用劏房狹小的空間,大廳只能擺放必要的家具 。
吳太太必須善用劏房狹小的空間,大廳只能擺放必要的家具 。

IMG_009718489544915_f2beddb9e8_o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留言

群眾集資助圓夢 風險局限多

私家偵探的日常 「等、伏、跟、搲、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