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赴台陸生的民主衝擊之旅

2011年台灣打開大門,開放大陸學生赴台就讀,讓他們能揭開對岸的面紗。法律科際整合研究所碩士研究生何陳勇為了從抑壓的學習與政治氛圍中逃脫出來,5年前從北京來台當一個學期的交換學生,希望撥開迷霧一探台灣的真實面貌。同年,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研究生蔡博藝,本著要一睹眼中「神秘寶島」的目標毅然從浙江赴台讀書。截然不同的社會政治環境造就出他們不一樣的反思與價值衝擊。

「那時候是從一個封閉的牢籠裡逃出來,看到外面的廣大的世界,會覺得外面的世界一切都是美好的,特別是民主制度。」短短一個學期的交流,讓當時的何陳勇對民主、言論自由及平等的價值充滿了美好的憧憬。

何陳勇指如果有機會,希望能留在台灣工作。
何陳勇指如果有機會,希望能留在台灣工作。

兩岸人文氣份反差大

「台灣人可以隨便罵總統、能夠投票參與選舉」的生態,為在政治較封閉的環境下成長的他帶來了極大衝突。當時的他也深切地感受到大陸社會與台灣友善的人文氣氛存在巨大落差。他形容在台北公車上哭鬧的小孩不多,也很少人會在車上飲食,大家下車時更會跟司機說謝謝。當他在赴台交流的學期完結後,回到廈門坐公車時那份落差感就切切底底的湧現。公車上「很多農民工穿得破破爛爛,小孩子一直哭鬧不停,車上一片嘈吵」,那時他在想「為什麼中國大陸可以比台灣差這麼遠?」習慣了台灣生活的他,已經很難想像在中國大陸裡有這樣的一種生活方式。

 

懷著那份嚮往,何陳勇從北京清華大學畢業後再次來到台灣讀書。現在已來台讀書兩年多的何陳勇對台灣的民主社會有另一番見解。當他確實了解到當中的問題時,他對台灣的民主制度反而轉趨保守,甚至覺得「中國大陸一黨專政的體制可能沒有那麼糟糕」。他認為今次的選舉為台灣年輕人而言是「三個爛蘋果,選一顆不太爛的蘋果,」又指︰「當當選出來的立委未必代表到民意;言論自由下媒體發佈聲音不一定代表了民意,甚至會挑撥離間;立法院裡民意的立委也會互相打架,勾心鬥角,搶奪政治利益」,他開始反省這個制度是否真的適合中國大陸。

 

政治鬥爭令民生被忽視

再加上在台引起不少風波的健保事件,也讓他徹底體會到台灣政治民粹及政治鬥爭的惡果,進一步使他先前的嚮往破滅。「健保」即全民健康保險,是台灣的一個強制性保險醫療福利政策,赴台在學的僑生及外籍生均享有這項福利,唯獨陸生因以「停留」名義在台就學而被撇除在外。何陳勇直斥政策漠視陸生基本權利,「你大不了就把我們當外國留學生算了,中華民國的憲法中我們仍算是大陸人,現在我們卻被放在連外國人也不如的地位」。但他說,面對著他們眼中的這個不公義,大陸同學很少接受訪問也很少發聲,他們擔心一發聲被媒體及網民就會被抺黑歪曲。這事件也顛覆了他對台灣民主及言論自由的想像,「台灣是一個標榜具普世價值、言論自由及人權的國家」,但正正在這個民主制度下,政黨為爭取民眾支持的所產生的政治鬥爭犧牲了他們的權利。

 

台灣不一樣的政治氣候,同樣也讓蔡博藝的讀書生涯產生了巨大的改變。她沒有安於只吸收課本上的知識,反積極參與台灣社會運動,身體力行地關注當地的農村發展及土地正義議題。她指這段期間為人生累積了十分重要財富及經驗。在為一名陸生,蔡也曾經在參選學生會會長一事上遭受媒體炒作「陸生」身份的困擾,甚至受到網絡霸凌問題影響。在她而言,健保或參選爭議等問題,大多來自於大家互相信任的基礎不牢固及兩岸關係不清有關,「就像是北京政府眼中的『一中』只是一個中國,而不存在『各表』的意義」,當大家的信任基礎薄弱,認知存在落差,就很容易出現矛盾。縱然問題重重,她不對台灣的民主制度感對灰心,她認為「民主是一個不繼進化的過程,這個社會當中的人要不停實踐,不斷製造問題,解決問題,甚至是問題無解,不停磨練,才能進步吧! 」 她又說整體來看,由台灣民主化到現在,或公民社會及選舉制度愈來愈完善,民主選舉已成為人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教授周祝瑛則指,台灣長期藍綠惡鬥使民生問題被忽視,民粹政治使政策制定短視等社會問題,令陸生對台灣民主制度有另類的反思。在陸生在台權益議題上,她解釋政策雖在持續開放當中,但對陸生來台讀書的防衛及嚴格規定是必須的,「台灣在陸生來台政策上一定要走得很小心,那怕是當時冷戰時期美蘇這些衡突國家學生交流,也是在一種受管制的情況之下」,因為當兩地發生任何微小的衝突, 就會對整個計劃及社會造成極大影響。

記者:林子晴

12439206_471793136354981_4853004349874102240_n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留言

蔡英文:不因選舉而分裂 因民主而團結

衙前圍村清拆在即 村民留守最後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