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踏輪起舞 另類藝術表演

本港去年出現首支輪舞表演的隊伍 ──「香港輪舞隊」,過去一年成員在不同的舞台上以耀目的滾軸溜冰鞋「踏輪起舞」。風光背後,卻揭示出藝術表演於香港推廣的困難。

 

記者︰喬家頴 編輯︰陳頴詩

 

輪舞(Roller dance), 大部分人把它誤解為花式滾軸溜冰的一種,「香港輪舞隊」創辦人黃彬松(Gerry)解釋,輪舞並非單以滾軸溜冰融合跳舞,「輪舞是在滾軸溜冰的基礎上,結合服裝、舞蹈、燈光、妝容和編排的表演。」他認為以滾軸溜冰表演(Roller performance)一詞形容更為貼切,「每個人對舞蹈都有不同概念,但輪舞不是單純的 K-pop 或芭蕾舞,它不屬於任何舞種2只是利用滾軸溜冰來進行表演。」

 

以輪舞尋找新舞台

 

Gerry 曾是香港滾軸溜冰代表隊成員,他認為每一個曾參加比賽的選手都渴望擁有屬於自己的舞台。而社會上可能有些人很喜歡滾軸溜冰,但錯過了成為滾軸溜冰運動員的黃金時期,失去表演的機會。他指出,輪舞表演者不需學習困難的技巧,只要努力練習,便能踏上舞台,擁有表演機會。Gerry 表示在香港,輪舞的概念及基本舞步屬他們首創,至於有關輪舞的定義、舞步動作的規範及公開比賽的評分準則,至今全世界仍未有一個共識。

 

滾軸溜冰與舞蹈 兩者互相平衡

 

穿起滾軸溜冰鞋跳舞難免有不少限制,故若單靠舞蹈難以吸引觀眾。因此,編排表演時,成員必須構思一些配合滾軸溜冰鞋才能做到的高難度動作,例如一位成員躺於地上,另一位成員則從他身上飛躍而過。Gerry強調輪舞表演應把滾軸溜冰的特質呈現給觀眾,「有些玩滾軸溜冰的人跳不出一個思維,認為觀眾就是想看跳舞,但其實滾軸溜冰自身才是最吸引的。」為配合表演所需的視覺效果,輪舞所用的滾軸溜冰鞋較為特別,例如選用「發光轆」,表演時,滾輪會隨著成員活動而發光,格外引人矚目。而在性能上,輪舞專用鞋需具高保護性,「在舞台上我們不會只做直線行走,還必須從左至右、在 5 米的短距離內做各種動作,如果鞋的保護性不足,便很容易在舞台上跌倒或受傷。」
團員透過團隊合作展示出滾軸溜冰的特色,令觀眾了解輪舞與一般舞蹈表演的分別。(受訪者提供)
團員透過團隊合作展示出滾軸溜冰的特色,令觀眾了解輪舞與一般舞蹈表演的分別。(受訪者提供)

加入條件寬鬆 應留意受傷風險

 

現時「香港輪舞隊」主要透過演出和社交平台宣傳,亦舉辦免費訓練班,參加者年齡需為 12 歲至 35 歲,沒有任何演藝經驗亦可,Gerry 笑言:「輪舞誰都可以試。」而「香港輪舞隊」11 名固定成員中,有 6 人是透過去年 8 月時的訓練班加入。問及訓練班和輪舞隊的營運開支,Gerry 直言已獲一運動品牌贊助,亦有廠商正為其團隊開發輪舞專用鞋。

註冊物理治療師吳俊霆認同滾軸溜冰適合大部分人,惟因跳舞時較易跌傷,故不建議 60 歲以上人士參與,「年輕人可能只是跌傷、擦傷,但年長人士跌倒或會引致骨折。」吳指因輪舞的舞蹈動作變化多,比較進行普通滾軸溜冰,跌倒或拉傷肌肉的機會率較高。

 

推廣甚難 望比賽賽制逐步成熟

 

在香港推廣藝術活動從來不是一件易事,Gerry 認為這與香港的文化氛圍有關,「香港的文化是『有彈無讚』(只會批評,不懂讚賞),當你很用心拍攝一段舞蹈影片可能無人理會,但你上傳一段有人於表演時跌倒的影片,或會有很多人分享。」

 

香港演藝學院表演藝術教育主任李俊亮認為,單靠三言兩語無法改變人們「有彈無讚」的心態,必須先讓社會大眾對藝術活動有廣泛認知和接觸。李認為主流媒體對此起到重要作用,「主流媒體有一種『入屋』(令較多大眾認識)的影響力,這能在長遠和即時兩方面加深公眾對文化藝術的認識。」惟他認為,若節目只着重介紹近期舉行的藝術活動並不足夠,應作深入介紹,令大眾透過認識藝術活動背後的理念和技巧,提升興趣和接受程度。

 

「香港輪舞隊」每月均會離港表演,Gerry 表示內地的觀眾大多會抱著欣賞的心態來觀賞表演,故較易推廣藝術。對於輪舞的未來發展,他期望有更多具創意的人加入,同時希望評審準則及賽制能逐步完善。
Share from Pixlr (1)
Gerry(右 5)於 2 年多前開始與熱衷於滾軸溜冰的朋友進行表演,但正式成立「香港輪舞隊」是在去年 3 月。(受訪者提供)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留言

【足球人生(下)】踏遍崎嶇 踢出人生下半場

歷歷在「木」── 時間下的淘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