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專題

社區規劃存爭議公民決策參與

由過往的天星碼頭、皇后碼頭事件、時代廣場爭議,到最近的西環碼頭(西區公眾貨物裝卸區)規劃,掀起民間各種呼聲,反映現時社區規劃未「盡如民意」的問題。民間團體批評政府傳統「由上而下」的規劃方式,少有從社區及市民角度出發,未能回應居民真正需要。團體建議讓民間意見「由下而上」傳達,鼓勵公民共同規劃社區。

記者、攝影:莫詠儀 編輯:葉懿德

 

「天空之鏡」受熱捧 空間無須刻意打造   

西環碼頭近年成為市民的公共空間「新寵」,政府對其有新規劃。管理該地的海事處建議,釋放 1 至 3 號 停泊位(共 172 米長)作其他用途。該處在兩年前奪 得「香港公共空間大獎」中的「最佳由市民開創的空間獎」;23 至 29 號停泊位更被冠上港版「天空之鏡」 美譽,媲美玻利維亞的天空之鏡,以往如地上有積水可拍到「海天一色」的佳境;Instagram(攝影應用程式)上有關 #instagrampier(碼頭又稱「Instagram Pier」)的照片近 4000 張,成為年輕人的拍攝聖地, 碼頭同樣備受附近居民歡迎。就讀香港大學的張小姐閒時喜歡到碼頭溫習,她擔心規劃後海濱會失去原有特色,認為維持現狀較好。

還沒被加上圍欄的西環碼頭擁有天然海景,吸引不少人前來觀賞日落。(莫詠儀攝)
還沒被加上圍欄的西環碼頭擁有天然海景,吸引不少人前來觀賞日落。(莫詠儀攝)
西環碼頭兩年前曾在「香港公共空間大獎」中,獲「最佳由市民開創的空間」獎。(莫詠儀攝)
西環碼頭兩年前曾在「香港公共空間大獎」中,獲「最佳由市民開創的空間」獎。(莫詠儀攝)

 

西環飛躍動力召集人葉錦龍指出,市民需要一個開放自由的休憩空間,毋須刻意打造。拓展公共空間秘書長黃保傑認為適量商業元素是必須的,但過度商業化令市民可享用的公共空間越來越少,「公共空間須回應居民的社區需要,如跑步、遛狗等,星光大道般的旅遊景點是否居民真正所需?」黃續言,政府應考慮當區定位而決定土地用途,中西區擁有深厚而多元化的文化歷史,可發展文化旅遊,平衡社區需要和旅遊發展。

Screen Shot 2016-04-25 at 11.35.00 PM
政府建議釋放西環碼頭的其中1至3號停泊位作其他用途。

 

官僚式管理 便行政限市民

黃保傑批評香港公共空間規劃流於功能性,各區域用途不一,如設寵物徑、釣魚區等,難以提供平台讓市民交流。他指出,政府以傳統官僚方式管理公共空間, 為方便行政而限制市民活動。「理想的公共空間並非市民各自使用空間,而是提供平台讓大眾表達意見和交流。」居住於西環的陳先生亦擔心,規劃後政府會限制活動,如不准遛狗、睡覺,影響使用空間自由度。

 

土地正義聯盟執委朱凱迪認為政府「過度管理公共空間」,令一切「消滅於萌芽狀態」,扼殺公共空間的發展潛力。他指,未經過度管理的空間反而更有生命力, 反映市民自行開發公共空間的好處。他建議市民思考公共空間的各種可能,「如發展社區農場、『Freecycle』(物資送贈平台)、漂書等。」

西環碼頭每日都有逾百人走到裝卸區休憩散步。(莫詠儀攝)
西環碼頭每日都有逾百人走到裝卸區休憩散步。(莫詠儀攝)

 

政府單向諮詢 不利意見上達   

以「一億社區重點項目」為例,有關西區副食品批發市場 4 各閒置碼頭及海濱的規劃,區議會曾舉辦聚焦小組及 3 場居民研討會(共約 70 人出席),並收集近 700 份問卷以諮詢市民。根據 2013 年香港大學為區議會制訂的概念性總體規劃,碼頭將分階段與批發市場一 同活化,改造成「西大門」,興建燈塔、露天劇場等設施,第一期的工程將於明年完成。

 

但黃保傑和葉錦龍均批評諮詢途徑不全面,未廣泛地派發小冊子和張貼海報,加上聚焦小組由建制派政黨動員,集中向其支持者宣傳,其他居民對計劃毫不知情, 難以提供意見。余先生認為,區議會過往諮詢和宣傳不足,亦因工作繁忙未能參與。黃保傑建議政府進行網上諮詢、設立街站,到居民日常出沒的地方如超市諮詢公眾。

 

黃表示,近年政府雖有加強公眾參與,如舉辦公眾論壇、海濱長廊設計比賽等,但做法流於單向式意見表達,「好的諮詢並非完成規劃藍圖後才作小修小補。政府必須改變管理思維,思考公眾諮詢目的是通知市民,還是讓市民有機會改變甚至推翻規劃。」葉錦龍認同上述說法,若政府不願接受市民意見,與市民建立互信關係,諮詢只是形同虛設。

 

朱凱迪:政府拒下放規劃權   

2007 年,政府為進行填海工程拆卸皇后碼頭作道路及商廈用途,引發市民不滿政府拆除公共空間。本土行動成員何來和朱凱迪提出司法覆核,指政府沒有諮詢古物諮詢委員會便不將皇后碼頭列為法定古蹟。最後政府獲勝,皇后碼頭無法扭轉被清拆命運。判詞指出,《古物及古蹟條例》賦予民政事務局局長作為古物事務監督的酌情權,古諮會只是諮詢機構,沒有法定責任必須要把所有具歷史價值的建築物列入古蹟。本土行動指行政部門擁有絕對權力,政府可不採納古諮會的意見,亦反映古諮會欠缺實際權力。

 

朱凱迪解釋,西環碼頭和皇后碼頭如出一轍,規劃制度的問題癥結在於政府不願下放規劃上的權力。政府雖按程序作公眾諮詢,惟諮詢機構欠缺實權,政府可無視諮詢機構反對通過規劃,令其失去功能,沒法影響政府施政。他認為政府應確立分區規劃制度,下放權力令市民能真正參與規劃。他又指透過不斷嘗試和溝通,慢慢建立規範,或能實現社區民主。

 

推廣公民意識 「由下而上」規劃   

黃保傑認為,自天星碼頭、皇后碼頭事件、時代廣場爭議,市民對公共空間的設計及管理要求、社區規劃的參與度均有所提升,民間力量逐漸增加。例如早前擴展星光大道計劃中,不少民間團體向城市規劃委員會 (城規會)遞交意見書,出席會議表達意見;政府計劃將堅尼地城西部更改為住宅用途,亦有市民團體如「守護堅城關注組」收集過千人簽名反對方案;「PMQ 元創方」原被納入住宅用地,但「中西區關注組」向城規會申請改變土地用途,其後政府改為「保育中環」的項目,發展成創意新地標,是少數「由下而上」規劃的例子。

 

但黃表示在法定圖則、地契條款規限下,改變土地用途需向城規會、地政總署等部門申請,當中涉及許多技術、環境評估,民間未必有足夠力量發展公民規劃。

 

葉錦龍認為政府應加強推廣公民意識,鼓勵市民參與社區規劃。他期望透過宣傳《社區公民約章》令更多市民積極投身社區、參與公共事務,但計劃仍須加強宣傳。

西環碼頭在2014年的佔用率為73%,是全港6個裝卸區中最低。(莫詠儀攝)
西環碼頭在2014年的佔用率為73%,是全港6個裝卸區中最低。(莫詠儀攝)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留言

私營街市外判 問題叢生 商戶嘆無奈 市民寧跨區

學額回撥存漏洞 窒礙院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