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雨傘運動一週年專題

專題

雨傘運動時間線

去年 9 月 28 日,首枚催淚彈降落在金鐘的夏愨道,試圖蓋 過香港人爭取「真普選」的訴求,卻使更多人拿著雨傘走上 街頭。接著,香港下了 79 天的連場大雨,雨勢之大,沒有 人可獨善其身。一年過後,雨雖停了,但水珠久未消去。 經歷了這場大型社會運動的洗禮,「藍絲」、「黃絲」成政 治取態的新標籤,前者說這是非法堵路;後者堅稱為雨傘 運動甚至革命,社會愈趨分裂。是傘開,還是散開?翻開歷 史,回顧 79 日來發生過的事及背後的意義,或能窺看香港 未來走向。

人物

戴耀廷冀成民主造橋者

發起「和平佔中」的三子在雨傘運動的起始宣 佈「啟動佔中」,卻在最後選擇退下火線。 事隔一年,當年在報章撰文提出「讓愛與和平 佔領中環」的三子之一,戴耀廷,如何看傘運 後自己的定位?他說:「最符合我性格和能力 的,就只有擔任橋樑角色,聯合不同力量,這 是我最希望可以做到的事。」

人物

陳健民堅持走中間路線

政改終被否決,佔中三子之一的陳健民決定回 歸幕後。30 餘年民主路,陳健民形容自己一 直走鋼線。雨傘運動中,雖承受著不同派別的 人士責罵,然而他堅持以愛與和平的手法抗 爭,「總要有人堅持走在中間,不被邊緣化, 公民抗命才得以繼續。」

人物

無懼三度被捕 黃伯守村至政改否決

「甜酸苦辣,日曬雨淋」,黃伯這樣總結留守在添美新村的 200 多天。經歷了雨 傘運動的衝突、清場、留守、紥營,期間更 3 度被補,71 歲的他比年輕人更有能 耐。黃伯說自己「無包袱」,留守至政改否決一刻是要令「今生無悔」。

人物

回首傘運堅守民主前路

一班羽翼未豐的學生曾帶頭衝入公民廣場,更和政府就政 改展開對話,他們在雨傘運動中的主導角色轟動國際。從 前在大台呼號吶喊,號召學生加入佔領的學聯前副秘書長 岑敖暉已退出前線,決定專注學業。領導學聯重任交由前 常委、現任秘書長羅冠聰接手,羅又慨嘆壓力之大只有自 己知道。儘管運動已落幕,他們各自的民主路卻未完。

人物

藍絲領軍人物從佔中說起

在雨傘運動中,佔一席位的不僅是掀起這 場運動的黃絲帶,還有站在對立面、竭力 使佔領落幕的藍絲帶。歷時 79 天,黃藍之 爭亦維持了 79 天,甚至更久。唯有加上藍 絲帶的部份,才拼湊出更完整的佔領圖畫。

專題

警口供連番被質疑 檢控不當損法治

警方就佔領行動的檢控工作至今還未完結,但過去一系列與佔領有關的公眾事件檢控中,至少有十四宗案件的警員口供被裁判官質疑,甚至被斥不可信;部分案件控方更要賠堂費、律師費。有脫罪人士指警方口供中的指控與事實大相逕庭,要以網上片段證明清白。另有律師擔心接二連三的事件會影響警察在庭上作供的可信性,甚至影響法治。

專題

警力設備大增 執法透明度仍不足

傘運期間,警察以揮警棍擊向佔領者,施發胡椒噴霧,甚至催淚彈驅趕人群, 其執法手段惹來濫權之嫌。警隊人手及裝備在過去一年增加不少,根據今年 財政預算案,警務處在 2015-16 年度的預算開支達 168 億,包括研究引入具爭議 性的水炮車作人群管理用途,亦獲增撥款招募更多警隊新血應付示威活動。有議員 指警隊執法手法難監管,警方裝備資訊透明度亦不足。

專題

區選成首個傘後戰場泛民傘兵同搶首投族選票

雨傘運動落幕近一年,11 月區議會選舉成為泛民與建制派角力的首個戰 場。「首投族」(首次投票人的年青人)為選情添變數,各政黨致力開 拓年青人票源。面對左右夾擊的泛民:呼喊著「把泛民踢出議會」的建 制派,以及走本土路線、強調「泛民不代表我」的「傘兵」相繼落區「插 旗」。有志參選的泛民人士盼以地區工作取勝,亦有時事評論員建議泛 民主動與「傘兵」協調,互相配合迎戰建制派。

專題

商界佔領意見兩極終未見影響長遠經濟

商界1 年前抱怨雨傘運動影響生意,零售、飲食及運輸業首當其衝,有商店在佔領初期更試過「零生意」, 形容仿如第二次沙士。佔領區現時已被抹走大部分傘運的痕跡, 究竟香港整體經濟發展有否如商界所言, 遭受嚴重打擊? 有學者解釋香港是「經濟掛帥」, 短期政治行動難對經濟造成衝擊。